居台易

購屋實戰(二)基礎建築工法 上篇

前言

      筆者從事房地產十多年來,發現到有意願購屋的民眾,大多數往往在意的僅是價格地點格局風水外觀,而忽略了一棟建築或是一個建案該有的內涵---施工品質與售後服務。通常只有在重大事件(如地震)發生後,才會多少詢問到工程結構等相關問題,而這熱度大概也只能維持個數周就了不起了。當業者願意去加強或闡述施工品質與理念時,消費者常常希望跳過這段,只在意和周遭建案的價差多少。我們買一件好幾千塊甚是上萬塊的衣服時,一來不會去問為什麼比路邊攤貴,二來會仔細看看是否哪裡有瑕疵,而一間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房子,我們又怎麼能不在意是否有偷工減料的問題呢?

    居台易一直在提倡「產製履歷」,除了希望業者能將施工過程透明化以外,更希望消費者能重視,因為唯有消費者實質重視施工過程與品質,才能給予相關建築業者壓力,一同促進建築品質。所謂「看不到的最容易偷」,許多現今仍有許多業者認為只要便宜消費者就會買單,蓋了許許多多有瑕疵的建案,吃虧的仍是消費者本身,但不容諱言的,目前這現象既是事實且仍然不減。

 

基礎建築工法  上篇 

    以下幾項建築工法,並非代表一定最好、一定得用或一定適用,而是我們實務上較常見或較常使用的,居台易也試著用比較簡單的方式說明或比較,目的在於希望讀者們在未來去賞屋時,能夠試著去了解該建案是使用哪種工法,也看看銷售顧問願不願意回答或者只是想瞎呼嚨,甚至是建設公司在不在意工程品質。

一、地質改良

   在台南「維冠大樓」於地震中倒塌後,由於有土壤液化的現象,當時造成人心惶惶,事後才發現原來倒塌與土壤液化並無絕對關係,而是在於結構設計問題。而且以現今地質改良的工法,早就可以克服這個問題。

   基地地層視需要以適當之人為方法進行改良,使基地地層之整體工程性質符合構造物之設計與施工之需求,並維護基地鄰近構造物及設施之安全。地層改良利用置換、夯實、振動、壓密、脫水、固化、加勁或溫度增減等物理或化學原理進行之,以增加地層之承載及抗剪強度、減少壓縮性、改變透水性、增加地層穩定性及改善地層動態性質等。

地層改良方法之功能大致可分為下列各項:
(1)增加支承力
(2)降少變形量
(3)減小側向土壓力
(4)防止液化
(5)增加止水效果或排水效果
(6)防止坡地之崩滑
(7)防止土層沖刷、流失
(8)環境保護
(9)處理廢棄物

    其中改良地層較常見的為:地層固化法-灌漿法。利用壓力將液態固化物灌注入土層之孔隙或裂縫,以改善地層之物理及力學性質。此法主要適用於砂性土、卵礫石及岩層。灌漿工法最常使用於空隙填充、基礎加固與鄰房保護等,灌注管之設置可應用鑽孔、插入或噴射法,灌漿壓力一般可分為低壓灌漿及高壓灌漿,須視灌漿目的而定

二、地基筏式基礎

    筏式基礎是用大型基礎版或結合地梁及地下室牆體,將建築物所有柱或牆之各種載重傳佈於基礎底面之地層。當土壤支承力較小而必須承受很大之建築物重量時,宜採用筏式基礎,這概念就想是一艘船的底板,在地震時能將部分搖晃力量吸收,使傷害大大降低,如果地震造成土壤液化使單一點地層下沉,也不會造成立即的危險產生。

三、開挖擋土設施工程比較


基礎建築工法上篇部分先談到此,中篇、下篇再與各位讀者聊聊其他工程上該注意的環節囉!

留言

您的網頁已閒置 3 分鐘
喜歡的話請幫我們按個讚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