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點不在「實坪制」,而是市場接受度!
近日房屋是否改成「實坪制」討論得沸沸揚揚,筆者認為相關業界其實無須驚慌,原因不外乎:
1. 消費者意識抬頭的時代,針對「居住權」的議題不斷被拋出,都是正常的,以平常心來看待就好。
2. 「實坪制」茲事體大,其相關配套措施皆尚未討論,例如:如何制定新屋與舊屋的計價方式...等問題。
3. 政府的稅收將可能短減二至三成。
4. 面對已老化的市容,都更推行將更艱難。
因此相信「實坪制」短期之內不會有所定案。而實價登錄中的實坪制亦無需太在意,因為在合約書中的拆款計價,不也早就該是清清楚楚地呈現給消費者了嗎?
坊間許多媒體比較台北與各國城市的房價,認為已經高出許多,如果改成「實坪制」其價差更可以倍數來計算,但如此單一面向來評斷房價高低的合理性其實有失公允,若把政經環境、人文背景等因素一同分析,才能夠有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。如:中國資金橫流,大媽們熱愛炒房,所謂「有土斯有財」的觀念,就參雜了一種人文背景因素。
過去在政府一連串的政策影響下,房市確實急轉直下,投資客紛紛將資金投入海外市場,剩下的是所謂自住型的剛性需求,業者為求售,低自備、破盤價紛紛出籠。有人依舊低迷、有人卻能異軍突起屢創佳績,因為消費者不再是笨蛋,他們關心的不單單是房價,更是品牌、品質與售後服務的信任感。那麼業者們真正該在意的,不該是「實坪制」是否真的上路,而是要如何做到讓自家產品廣為消費者接受才是。